失禁~是個惱人的問題‼️ 但卻常常難以啟齒...

pexels-photo-1927571.jpg

 


最近門診常常有病患因為泌尿道感染而來,常常驗完尿後在門診與病患會談之餘常聽到病患抱怨有漏尿的問題。。。

她們往往都會用衛生紙或護墊。但護墊最好每二個小時就要換,不然容易產生細菌,也會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問題。這些病患也常常因為要外出而不敢多喝水。其實這都是環環相扣的


             
尿失禁 ️  水喝太少、護墊使用不當  泌尿道感染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👉今天來談談什麼是小便失禁呢

小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地排出,常容易引起尷尬及衛生的問題。大多是影響女性族群。
而年齡及分娩也會增加失禁的機會。控制排尿主要是靠膀胱肌肉、骨盆底肌肉及尿道括約肌;排尿時,膀胱肌肉收縮、骨盆底肌肉及尿道括約肌放鬆,尿液便會流出;但若膀胱肌肉不自主地收縮或骨盆底肌肉及尿道括約肌鬆弛,便會導致有失禁問題。



尿液流出


     ✅膀胱逼尿肌是由平滑肌所構成,由骨盆神經的S2~S4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,使逼尿肌收縮。
     ✅膀胱頸及近端尿道則由T10~L2 的交感神經支配,主管膀胱頸及近端尿道的收縮。
     ✅尿道外括約肌是橫紋肌,可隨意志控制,它的反射中樞是在 S2~S4 的會陰神經核,在平常可以維持尿道一定的張力,可以受到大腦皮質的壓抑,因此可以選擇排尿的適當時機。


🔺副交感神經(骨盆神經S2-S4)逼尿肌收縮及內括約肌鬆弛

🔺交感神經(下腹神經T10-L2)逼尿肌鬆弛及內括約肌收縮(膀胱頸及近端尿道的收縮)

 

🔷排尿反應(Micturition reaction)是由不隨意與隨意的神經衝動聯合作用完成的。

正常膀胱的容積約500cc,排尿時,膀胱內壓上升(40 ~60mmH2O),膀胱壁上的牽張感受器會將神經衝動由S2-S4(排尿反射中樞) 的副交感神經纖維來傳遞給膀胱逼尿肌及尿道內括約肌,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及尿道內括約肌放鬆,與此同時,大腦皮質的意識區會將排尿動作的衝動傳至膀胱外擴約肌,引起排尿動作。交感神經的作用則反之而行,它促使膀胱逼尿肌鬆弛、尿道內括約肌收縮,使尿液停止。 所以,當膀胱內有相當容量的尿,經由中樞大腦下達命令,使膀胱外括約肌打開,隨之膀胱內括約肌也收縮,尿液即可以順利流出。

 

 


🔶簡單來說排尿

膀胱逼尿肌  收縮
尿道內括約肌 放鬆

    
 

👉小便失禁又有分很多種‼️來看看有分哪些項目呢

📍應力性(壓力性)尿失禁──當咳嗽、打噴嚏、大笑或是提重物時,腹部內的壓力會增加,而尿液便會不自主地的漏出。
女性🚺懷孕、分娩、更年期及子宮割除手術都是導致壓力性小便失禁的風險因素。

📍急迫性尿失禁──是因為膀胱肌肉不自主地收縮,引起突如其來且無法控制的尿急感,也可能會來不及到廁所就已經有尿液流出。常常在現在所說的過動性膀胱病人身上看到。

📍溢出性尿失禁──當膀胱充滿尿液,到膀胱不能再膨脹時,有少量的尿液漏出。它可能是由輸尿管阻塞或膀胱神經損壞而導致。

📍混合性尿失禁──兼具壓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,會使人感到急迫的尿意,也會使人在咳嗽、爬樓梯、起立蹲下等情況下出現漏尿的情況。

😔尿失禁,是個腦人的問題😔



👉導致尿失禁的原因又有哪些呢?

 ✅懷孕期間,常常是媽媽們所遇到的問題,尤其是孕期後期因腹部重量增加而引起壓力性失禁。
belly-button-birth-family-57529.jpg


生產時,骨盆腔底肌肉受創,導致肌肉鬆弛,產後若缺乏正確的骨盆底肌肉訓練,會使尿失禁情形惡化。

膀胱下垂(骨盆腔底肌肉鬆弛)

子宮下垂(骨盆腔底肌肉鬆弛)


✅感染、發炎(例如尿道炎、膀胱炎)

更年期,因為賀爾蒙分泌的轉變


✅受藥物影響(例如利尿劑、鎮靜劑、肌肉鬆弛劑)

肥胖


✅長期需要提舉重物

長期便秘

過量服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,(如茶、咖啡、巧克力、可樂等)。coffee-drink-flower-6067.jpg

控制膀胱的神經受損,(如多發性硬化症、中風以及脊髓神經損傷等)。

👉尿失禁的治療
治療尿失禁的方法主要取決於失禁的類型和病因,請諮詢泌尿科醫生,與醫生一起商討各種方法的可行性,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。


 👉適量飲水,成年人每天約需要飲用2公升飲品,包括清水、湯、牛奶、果汁等。水份不足,尿液太濃會容易剌激膀胱黏膜,也增加尿道感染機會;水份太多,尿液過量也令膀胱過度膨脹引致失禁。
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請參閱http://:https://drjasonchueh.pixnet.net/blog/post/272818944


👉避免或限飲用含有茶、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,這類飲品有利尿作用,亦會影響控制排尿的肌肉。


  👉膀胱訓練:按時去洗手間,避免膀胱過度膨脹,改善溢出性尿失禁。有急迫性尿失禁的人,也可以學習推遲排尿,每次尿急時,可以試試忍着5分鐘,當忍尿5分鐘變得很容易的時候,你可以增加時間到10分鐘,其間可以試試專注慢慢地深呼吸讓自己分散尿急的注意力。


  👉骨盆底肌肉訓練也稱凱格爾式運動(Kegel exercise:這是治療尿失禁最基本、最安全的方法,透過反覆收縮及放鬆盆底肌肉,加強肌肉的張力及收縮力量,給膀胱及膀胱頸有足夠的承托,可以減少失禁情況。首先,找出盆底肌肉收縮的感覺,可以在排尿中段試着停止小便,掌握正確的肌肉收縮方法後,可躺下或坐下做訓練,收縮10秒,放鬆10秒,重複10次為一組,每天做34組。

 

👉無論是膀胱訓練或骨盆底肌肉訓練,都需要每天重複練習,持之以恆。約三至四個月可以見到改善。


  👉藥物治療:主要治療膀胱過敏導致的急迫性尿失禁,放鬆膀胱肌肉,減少膀胱過敏症狀,舒緩尿急感及減少失禁。藥物副作用包括口乾、暈眩、視力模糊、便秘。


  👉注射式治療:在膀胱頸及尿道周邊注射有支撐性的人造物料,改善尿道下垂及膀胱頸角度,可暫時改善尿失禁,但由於物料會慢慢分解,需要重複注射去維持效果。

 

 👉  肉毒桿菌素注射:在膀胱肌肉層內注射,放鬆膀胱收縮排尿的肌肉,原理跟口服藥物相似,減低膀胱過敏導致的急迫性尿失禁,適用於不能使用口服藥物的病人。
 

👉   手術治療:無張力陰道吊帶術(TVT)和經閉孔吊帶術(TOT)是兩種較常用以改善尿滲的手術,使用人造膠帶放在尿道後方,提起膀胱頸及尿道,提供適當的承托力改善尿失禁。當然手術風險也包括傷口出血、感染、膀胱剌穿、排尿困難、膠帶鬆脫或移位等。

㊗️福~各位遠離   濕濕嗒嗒  生活

blur-chair-cheerful-160739.jpg

Dr.闕來解答-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闕光瞬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r.Chueh/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Dr.闕來解答 的頭像
Dr.闕來解答

Dr.闕來解答-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闕光瞬

Dr.闕來解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